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月26日上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货币政策经过多年QE,全球已到达周期尾部,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

 

他说:各国复苏速度不一致,货币政策也不是完全协调一致的。认真去考虑何时如何离开货币政策宽松周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判断再通胀为时尚早;收紧货币政策是渐进的过程。

 

——到底这个是啥子意思吗?都说中国的房价是超发的货币推上去的,都说中国的M2是GDP的多少多少倍。那周行长的这个表态,会不会让房价腰斩啊???

 

 

主持人:随着美联储开始加息,是否意味着过去长达十年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结束?

 

周小川: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但危机后各国复苏步伐并不相同,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货币政策并不同步。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9月起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宣布回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仍复苏乏力,欧洲又发生了主权债危机,其他国家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回归。现阶段,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央行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

 

第二点是关于再通胀。一些国家确实已经出现了再通胀,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但现在说全球范围内存在再通胀为时尚早。当然,我们还是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政策制定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

 

第三点,在实施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许多国家都存在流动性过剩,虽然货币当局已开始收紧流动性,但这也将是个渐进的过程。现阶段,我们应重点强调结构性改革和长期的战略调整,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至关重要。

 

周小川:关于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我在国际清算银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等场合参加了许多讨论。讨论的主要结论是不能认为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胀或资产泡沫是非预期后果。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

 

毋庸置疑,2017年中国的货币环境会比2016年收紧。

 

1. 美联储确定性的加快加息的步伐。

三年加两次息的步伐和两年加六次息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美联储加息在过去四十年带来了日本、东南亚、互联网、华尔街,四波资产泡沫的破灭。历史也许不会简单重演,但既然有前车之鉴,还是未雨绸缪点为好。

 

2. 中国去杠杆的既定目标,很难放松。

 

过去四年,资金空转、杠杆高企、影子银行快速攀升。时至2016下半年,已经很难再有腾挪的空间。债市的调整也许只是刚刚开始,国开行集体批发出售村镇银行的股权,也许透漏出更加坚定的信号。

 

1. 应该不会腰斩吧。

股票动不动就腰斩,对于六倍于它的房地产,腰斩起来,那就是两年不吃不喝的全部GDP啊。

 

中国资本市场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大概50万亿人民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市值应该在300万亿人民币。

 

2. 资金的收紧,是房价上涨的一个负面因素。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贷款火力的熄灭,对房价肯定有负面作用。要知道,去年全年很多房价上涨疯狂的城市,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同比增长40%以上。

 

3. 只考虑货币就判断房价的涨跌,无疑抱着象腿,大声喊道:原来大象是根柱子啊!

话题:



0

推荐

耿强

耿强

7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南京大学教授。对经济的原创评论,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周期趋势判断,新闻点评,原创的行业分析。个人微信公号:gengqiangNJU。

文章
  • 文章归档
2017年 7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