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认为,信息爆炸时期,每年有大量的新鲜事件被创造出来,各种信息乱炖,各种屏读,信息太多太烂太多头条,就需要过滤出有用有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出来,以便注意力得到聚焦,因为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在稀缺性指标上,注意力和宝石被放到了同等的位置。

 

如何过滤信息?作者提出了一些传统的方法例如由父母来选择信息、媒体总是会有所取舍、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管理者设置门槛与法律法规、品牌用户的风险偏好,另外还有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朋友、自己的喜好等都已帮助我们在信息过去丰富的时期,做出选择。但这些过滤器可能会让你疯狂,因为你或别人可能已经把对你有价值的信息也一并筛选掉了。

 

眼下比较流行的社群营销概念中,社群就是我们身边的过滤器。马云曾经办过的江南会必须有2个以上的会员推荐,而且财富等级必须在10亿以上,还要有武侠精神的人才能入会,不是什么人想进就能进的,都有门槛。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构成,没有人愿意为没有价值的事情浪费时间和金钱。亚马逊会使用过滤器优化网页,金润发也会将安全套和啤酒放在收银台边上以降低你采购的时间成本,百度和谷歌都是超牛的过滤器,这些都是过滤的作用。谷歌在中国大陆消失的这五年,我们还是蛮痛的。

 

作者提到了“定制”的概念,那是我所关注的内容。上世纪90年代所提出来的大规模定制在现在的技术背景之下,开始变得真实可靠和可实现,所以说技术环境是开展某项业务的前提,尤其是一些革新性的服务项目。例如我可以充分采集客户的身体指标和服装数据,为她度身设计定制具有情景化故事的高级定制珠宝,以搭配她的气质和衣服。这里就会催生一个云端的数据采集与服务企业,能够专业追踪整理顾客的各类数据,随时调阅随时使用,有偿使用。

 

“过滤”这一章节很适合从事广告、媒体、品牌营销管理等人员仔细阅读,从中能够受到不少启发!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保罗认为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源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增长来源于重混。

 

技术的重混带来媒介的重混。各种新形势的媒介未来几十年内会疯狂地爆发式增长。文字、声音、动作,这些东西会继续互相融合,借助即将出现的新工具,我们将可以根据需要创建自己的想象画面。

 

全球经济都在远离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同时它也在远离所有权,向使用权靠拢;也在远离复制价值,向网络价值靠拢;同时奔向一个必定会到来的世界,那里持续不断发生着日益增多的重混。

 

重混是一定意义上的转化。有转化,如今长做的作品今后将会生成别的事物。没有任何东西能不受影响,不发生改变,但凡有价值的创造物,最终将不可避免的以某种形式转换成其他东西。

 

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现在包括将来的时代,“互动”还少得了吗!所谓互动,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社群与社群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这是有生命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例如人与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筷子、美食、空气与雾霾之间等等,都保持着必要的互动。

 

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这在电影和游戏领域得到早期且长足的发展,现如今不仅是电脑,所有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那么它就会被当作坏掉了,设备和我们的互动程度越高,口碑就越好,而我们的体验也会更棒,比如iWATCH。

 

在未来几十年里作者预言人类将遵循三个方向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互动的事物,首先,预言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其次,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相比手表和手机而言,技术将会离我们更近。互动过程会变得更为亲密,一直发生着,并且无处不在。再次,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跳入到技术本身,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展的,与物质世界的互动同样如此,技术成为我们的第二层皮肤。

 

虚拟现实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无一例外都会被追踪记录,虚拟世界可以被界定为一个受到全面监控的世界,因为没有哪件虚拟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不受监控。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已经装设了各种传感器和交互界面,这使得它已经变成了与虚拟世界类似的,可以追踪的世界。

 

作者认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新型互动方式的挖掘,在未来30年,任何无法实现密切互动的事物都将被当作坏掉的东西。互动的程度在提升,并且将继续提升,互动化的社会中越来越有价值的将是包括智能锤子在内的那些可以互动的事物,高互动性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因此想要互动就需要掌握技能,学会配合,多加体验,加强学习,我们需要把自己嵌入到技术中,并培养自身的能力。

 

所谓追踪,个人总结是运用通信感知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保存,其载体为各类信息传感设备,表现形式即为数据。

追踪最常见也是比较早的体现是人们运用数字传感器纪录自己身体健康的各类数据譬如最常见的小米手环,通过简单的传感器与App软件,能实时记录与监测自己运动、睡眠等信息。不难想象如果我们对自己身体信息追踪记录得越多,这将促进未来医疗行业逐步打造更具个性化的健康与医疗方案,也将是行业的又一大进步。

 

而自我追踪的范畴远远大于健康,它涵盖了我们的整个生活。微型可穿戴的数字“眼睛”和“耳朵”能够记录我们一天中每分每秒的所见所闻,从而帮助我们记忆。由此延伸了近两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物联网。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的设计是用来追踪数据,这是它所处的云端的本质属性,任何接触云端的东西都能被追踪,也一定会被追踪。

 

由此又延伸出了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万物互联时代,人还有隐私吗?答案几乎是否定的。这已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上因特网会泄露个人信息,你身边的很多东西,如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已将你的信息一一追踪记录,而这并不受你的个人意志影响,即使你在隐私一栏里把某一项选择了“否”,它依然在“敬业”为您“服务”。这样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无处不在的追踪必然导致无处不在的监督。无论是自己亦或他人,其实都是穿了皇帝的新衣。这也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相伴相生。对于隐私,我们有权获取,也有义务保护。

 

十年前,总感觉我们身边的人群中,愿意提问题的人不多,”不耻下问“和”沉默是金“都被中国人奉为至理名言,而默默遵循着许多年,原因可能是面子问题,别人都懂我不懂,那多没面子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从上小学到成人工作,无一例外,无论读书还是工作。幸亏了有了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出现,解决了中国人面子问题,不懂就问度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百度也因为提供这些有价值的服务,赚得盆满钵满。互联网让流动和分享变成了现实,让许多的不可能被实现了,许多人愿意勇敢的在天猫上给出差评、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在百度贴吧中将自己的研究和心得与拥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分享,这些分享为很多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人们有了疑问,不再是在内心漫无目的的反复咀嚼,让自己的物质不断滋养它,而是会迅速行动起来包括提问、质疑、寻找、搜索,不再是沉默是金。

 

作者认为人们已经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新生活模式中的元器件,我们既是价值的提供者,也是价值的获取者。在智能化时代,这种新形成的生活模式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向系统提问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对新系统的打造基本在每一个提问者的无意识中形成。来自网络上任意终端传感器(多屏时代,手机、电脑、电视、冰箱、床垫、智能首饰等都是传感器,都是数据的采集装置)的任意问题和答案,都会被系统自身所学习,促进了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流动性快速增加,所提供给网络上每个个体的使用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每个人更依赖网络系统所提供的有价值的数据,由此周而复始,循环式进度和成长。系统和系统上的人都得到了进步和成长。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这就不难理解国家对能源的重视。互联网系统一旦缺少了能源的保障,人类所面临的必然是灭顶之灾,失去互联网的死亡感可能会超过大病一场,不信的话,试一试我们五分钟不看手机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就知道了。。

 

40亿人口不断提出问题,不断优化着全球的互联网知识库,让网络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但作者认为人类使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虽然有价值的提问变得越来越困难,但就如同200年前我们不能预测飞机的出现一样,未来很难说的清楚,人类的进化绝对不可能停留在21世纪,进步是必然的。

 

提问可以创造价值,例如为什么我要用语音的方式来主持“伟哥说珠宝”,为什么我要在栏目中设置提问的环节,为什么我要定期的在听众群中开设微课堂,目的就在于和收听者互动,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见,我和听众是互联互通的,我们的一切交流都会被分享与记录在互联网上,随时可以搜索得到,方便了为更多的听众提供有价值的珠宝知识。我用“知识”而不是“信息”是因为知识和信息完全两回事,区别点就在于所提供的价值感,有价值的信息才能被称为知识。

 

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也许未来的搜索类应用软件,不再局限于搜索流动的网页,而会是更加立体的视频、音频、图片,搜索的渠道也不仅仅是品牌或机构的PC网站、移动端网站,还会有微信内容、个人家中冰箱里的信息、空调的数据、出国在外孩子的体温、农庄里蔬菜的有机营养比例,甚至是丁磊所养的猪身上传感器和褚时健的橙子树上传感器中的信息都可以被搜索到。也许未来十年在传感器领域会产生一些亿万级的富豪。

 

我们曾如此羡慕在互联网刚刚萌芽,刚刚发展,刚刚普及时期的人们,他们曾经有着迎接互联网爆发的机会,有着无数美妙的果实悬挂在树上,等着采摘。一如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回顾第三个千禧年的开端,会羡慕当时的人们可以亲眼见到它的诞生。

 

人们开始用微小的智能赋予物体活力,并编入云端,并将数十亿心智与一个超级心智相连。40亿部手机和20亿台计算机连接到一个遍布全球的紧密“大脑皮层中”。作者在书中把所有人的集体智能,所有机器的集体行为,自然界的智能相结合形成的整体以及出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任何行为称之为“霍洛斯”。人们无意识的数据的交互的,每天1000亿次的网页浏览和点击都不断的为这个系统进行训练和编程。

作者:赵伟、徐速、陆天、张佩佩

 

我们的新型超级网络是一股持续变化的浪潮,不断推动着我们的各种需求和欲望。未来30年,霍洛斯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前进,这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而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话题:



0

推荐

耿强

耿强

7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南京大学教授。对经济的原创评论,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周期趋势判断,新闻点评,原创的行业分析。个人微信公号:gengqiangNJU。

文章
  • 文章归档
2017年 79篇